“史上最严”的手机实名制加紧推进之中。近日有报道称,9月1日起“非实名用户可能被停机”。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向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核实获悉,根据《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为强化手机实名登记管理,2015年9月1日起,中国移动将通过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新入网客户身份证信息核验;对于非实名老客户,必要时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部委工作要求采取限制通信、业务的手段,督促用户依法实名登记。(8月27日北京青年报)
早在2010年9月1日,工信部就宣布正式实施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制度,不过,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支持,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直到2012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成为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工作的分水岭,不仅确立了公民电子信息的保护制度,而且明确了网络真实身份的管理,在法律层面上为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提供了依据。2013年7月,工信部再次发布了《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明确“本规定所称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是指电信业务经营者为用户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含无线上网卡,下同)等入网手续,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如实登记用户提供的真实身份信息的活动。”但在具体的执行和落实中,依然存在着各种漏洞,“黑卡”用户依然是个不得而知的数字,给社会和公众带来的不只是干扰,有的还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
厦门移动日前调查显示,全市还有约90万手机用户没有办理实名登记,占全部手机用户的两成左右。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5月底,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12.56亿人,相当于中国90.8%的人都在使用手机。如果按厦门市移动未实名登记的“黑卡”用户占两成的比例来计算,中国至少有2.5亿至3亿手机“黑卡”用户。这还没有包含电信和联通中的“黑卡”用户。
而与手机用户持有水平相对应的是,手机信息诈骗案件正在逐年上升。2015年5月初,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与360互联网安全中心联合发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网络犯罪数据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手机诈骗案件人均损失金额是PC(台式电脑)诈骗案件的2倍,手机已经成为网络诈骗的第一平台,人均损失超过了7000元。而这些诈骗犯罪分子使用的基本上都是“黑卡”手机。正是由于犯罪分子使用的手机是“黑卡”,增添了破案难、取证难。
因此,实行最严格的手机实名制制度,不仅是电信运营商管理的需要,更是遏制手机信息诈骗犯罪的需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既然是史上最严的制度,就应该让“纸老虎”长出牙齿来。不仅对那些在一定时限内仍然不实名登记的手机用户实行“半停机”措施,而且还应像厦门那样采取“限制其办理业务,直至暂时停机”等办法。强化最严实名制的落实。(文/易楚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