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概要 >

新闻动态

坚决铲除电信网络诈骗毒瘤

发布日期:2017-03-07文章来源:中国法院网访问次数:

 2017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2万字的报告里有国家大事,还有很多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儿。其中提到:要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依法惩治黑恶势力犯罪和盗窃、抢劫、电信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全方位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交付钱款的犯罪行为。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频繁发生,案件数高速增长。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空间跨度大、链条长,作案手段繁多,让人防不胜防,危害后果十分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以高压态势严厉制裁此类高发率犯罪现象,树立司法机关的微信,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特别是群众的“体感正义”,显得日益迫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提到要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表明了政府进一步高度重视、加强打击该类犯罪的决心和力度。

   电信诈骗犯罪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诈骗手法花样繁多,作案手段日趋隐蔽。犯罪分子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从最原始冒充“熟人”、群发短信诈骗等,发展到紧跟社会热点,针对不同群体“精准下套”,购买手机木马病毒程序工具窃取被害人信息、冒充被害人身份、非接触化方式实施诈骗,盗刷被害人银行卡,形成多层级、跨区域的“盗刷”产业链。二是涉及罪名较多。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中根据不同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证据种类等情形,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类犯罪共适用了诈骗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信用卡诈骗罪、盗窃罪等多个不同的罪名。三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危害极为严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蔓延性强,发展迅速,而且一般都是采取漫天撒网的方式面向非特定的全社会成员开展,各行各业里的每个人都是潜在受害对象,社会影响极为恶劣。一方面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动摇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吞噬社会基本信任,造成信任危机,增加社会运行成本;而且,跨境的诈骗活动严重蚕食国家形象。此外,电信网络诈骗还具有全链条、多层级、跨区域犯罪的特点,且案件的犯罪分子,“80后”、“90后”居多。该类犯罪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的一大社会公害,称其为“社会毒瘤”一点不为过。

  当前,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重拳出击,依法审理了一大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还采取了重点突破,推动整个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全面开展;加强沟通,形成打击网络诈骗的合力;构建和完善网络犯罪立法体系;完善网络犯罪的罪名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电信网络诈骗性质的危害等措施加大严惩力度,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此类案件的高发态势。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法院共审结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524件788人,其中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总共138人,涉案金额高达1100余万元,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50余万元。

  且近年来我国向电信网络诈骗“全面开火”,进行严厉整治:201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2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服,加强对全国打击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2016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六部门共同发布《关于防范个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公布了一批源头治理的措施。

  2016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在2011年“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法律标准,统一执法尺度。其中广西宾阳县人民法院于2016年12月26日和2017年1月24日,率先按该《意见》从重从快宣判了黄泽山、陈洪军、古崇龙案件,以及全链条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陈海鹏、罗儒庆、罗鑫等人信用卡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等,分别判处八年至一年半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七十万元至二万元不等罚金。该类案件的依法公开审理和集中宣判,进一步打击犯罪分子嚣张气焰,深刻揭露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性及法律后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人民法院依法采取的措施,展现了法院始终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惩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针对不同犯罪分子在犯罪链条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实事求是,依法办案,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纵任何一个犯罪分子,加大财产性适用力度,剥夺犯罪分子的再犯能力。同时也严正警告那些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和准备实施犯罪的不法分子,人民法院严惩犯罪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对于胆敢以身试法的罪犯,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犯罪分子必须立即停止犯罪活动,主动投案自首,坦白交待罪行,检举、揭发他人违法犯罪,争取宽大处理。

  诚然,工作中也面临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翻新,打击犯罪面临新挑战;犯罪分子为逃避法律制裁而约定不供述,侦查机关破案难度和压力大;对网络诈骗犯罪行为的证据要求、量刑等问题上缺乏统一的标准;通讯、网络、金融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此项工作的开展任重而道远。但是,此次该项工作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必然会引发社会的进一步关注,吸引各方力量投入到治理洪流中,为各部门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使了劲、鼓了气、加了油。

  对于如何有效防范网络诈骗犯罪,广大民众要摆正心态,切实增强预防诈骗的意识。不法分子多是利用民众轻信、贪婪等人性弱点来实施诈骗。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也不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对犯罪分子的各种“套路”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考,以避免受骗上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民法院继续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严惩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通过典型案例通报近年来网络诈骗犯罪的作案手法、识别方式和判决结果,在提升广大民众的防骗意识的同时有效震慑网络诈骗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构筑全社会共同抵御电信网络诈骗的“防火墙”。2017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2万字的报告里有国家大事,还有很多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儿。其中提到:要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依法惩治黑恶势力犯罪和盗窃、抢劫、电信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全方位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

 

我们的客户